
如皋市司法局建立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機制,推動律師公益法律服務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、長效化,為構建覆蓋城鄉(xiāng)、高效便捷、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供重要支撐。
一是堅持黨建引領,夯實服務根基。打造“律動皋城 紅心護航”黨建書記項目品牌,通過“三會一課”、 微黨課、談心談話等教育活動提升律師隊伍服務意識,持續(xù)激發(fā)律師隊伍凝聚力、戰(zhàn)斗力和向心力。建立市司法局黨總支、市律師行業(yè)黨委、市浙江商會黨支部三方結對合作共建機制,推動“黨建+產業(yè)鏈+法律服務”同頻共振、融合發(fā)展。1月8日,三方簽署常態(tài)化合作機制,依托“律動皋城 同企連‘支’”活動,構建“共建、共創(chuàng)、共享、共贏”公益法律服務新格局。定期開展黨員“雙報到”活動,組織黨員律師到居住地參與垃圾分類、物業(yè)管理、法律咨詢、糾紛化解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。參與“律動皋城 法約三市”公益服務項目,選拔一批黨員律師隊伍組建法律服務團,采取公益法律服務早市、午市、夜市“集市點”等形式,編制公益法律服務線上地圖,為周邊企業(yè)、商圈、商戶、群眾提供免費提供專業(yè)法律服務。今年以來,律師累計提供各類公益法律服務事項456件,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27件,參與接待和處理信訪案件86件,律師調解986件。
二是建立三項機制,激發(fā)服務動能。激勵機制。出臺《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工作評價和積分換算規(guī)則》,對評價結果作為律師執(zhí)業(yè)年度考核和律師事務所年度檢查考核重要內容,并作為評先評優(yōu)重要參考,對在公益法律服務中表現突出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,優(yōu)先推薦其參加評先推優(yōu)、擔任其他重要社會職務。宣傳機制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、報刊雜志、互聯網等媒體,大力宣傳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的做法成效,深入報道律師服務為民的感人事跡,展示律師隊伍良好精神風貌,打造如皋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品牌和公益律師隊伍名片。3月26日,江蘇律協以《惠民護企!如皋開啟律師公益法律服務新模式》為題報道如皋主要做法。聯動機制。各律師事務所加強工作聯動交流,注重信息、數據、典型案例、照片等資料的整理和報送工作,共同講好如皋律師服務感人事跡、精彩故事。市司法局、市律師協會聯合組織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先進典型選樹,增強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的榮譽感、自豪感。
三是完善四項措施,提升服務質效。拓展領域。聯合民政、總工會、殘聯等有關單位和社會組織搭建服務平臺,重點在勞動、就業(yè)、社保、教育、醫(yī)療等民生領域創(chuàng)造更多機會,優(yōu)先為城鄉(xiāng)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提供公益法律服務,今年律師參與解決殘疾人勞動爭議、侵權糾紛、重殘補貼等法律援助事件68件。提升能力。把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、履行社會責任列入律師上崗前培訓和繼續(xù)教育培訓的必修內容,組織形式多樣的公益法律服務研討交流活動,提高公益法律服務專業(yè)化、職業(yè)化水平。7月16日,以座談會形式組織6名律師從理念、管理、服務、業(yè)務、善治等方面作交流分享。明確要求。倡導每名律師每年參與不少于50個小時的公益法律服務,通過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,對服務內容、方式、工作條件等進行約定,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保障服務質量。注重實效。支持律師自主選擇與其專業(yè)特長相適應的服務內容和方式,調動律師參與積極性。建立“互聯網+”公益法律服務模式,提供線上咨詢、智能診斷、信息、推送等形式的遠程在線服務。截至目前,累計提供線上服務2178人次。